有人认为:既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就应该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不应该是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辨析:在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是通过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体现的。
2015年2月28日,柴静协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归来,随即引起全民讨论,使“雾霾”问题再度回到公众视野,环境保护的话题迅速升温。
材料一:2015年3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向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治理雾霾“不能等风靠雨”,要主动作为。
材料二: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1)结合政府的知识,说明我国在向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2)请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为公民在治理中的做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大会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材料一:2014年法治指数与人均国民收入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2015年央视315晚会披露了众多行业的潜规则和骗局,其中包括东风日产、上海大众、奔驰4S店小病大修牟取暴利;不法厂商制售调和汽油;路虎拒不承认车辆故障;来路不明保健品坑害老人;公共WiFi不可靠;运营商为骚扰电话提供支持;银行漏洞令用户成洗钱工具;中国联通盗用用户信息……
材料三: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应如何落实“法治”要求。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确定为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支柱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在积极应对“新常态”中如何使政府提高决策水平的认识。
材料一: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材料二:《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将交国务院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2011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2)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审议和通过过程,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