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大会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材料一:2014年法治指数与人均国民收入

注:法治指数是国际上判断、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及其程度的量化标准。2012年,中国法治指数排名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数丹麦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国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2015年央视315晚会披露了众多行业的潜规则和骗局,其中包括东风日产、上海大众、奔驰4S店小病大修牟取暴利;不法厂商制售调和汽油;路虎拒不承认车辆故障;来路不明保健品坑害老人;公共WiFi不可靠;运营商为骚扰电话提供支持;银行漏洞令用户成洗钱工具;中国联通盗用用户信息……
材料三: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应如何落实“法治”要求。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舔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
面对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的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甚至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援,祈愿和平”的心愿;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举行国家公祭日体现了政治生活哪些道理?

材料一: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浙江省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职能力,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浙江”提供有力保障。浙江省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大行政问责和督查力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材料二:提高法治指数,建设法治经济,必须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经济理念。法治,让交易更顺畅,让“无形之手”更稳健,在公平竞争中,各种要素才会在利益驱动下竞相涌动、良性共赢;法治,让信用更扎实,过去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商业贿赂、欺诈,都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准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纳入法治的框架,“无形之手”才有创造活力,才能“逼出”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政府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提高法治指数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作用。

“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这是2015年两会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宣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注:1.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2.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3.从世界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为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教材出版乱象比较多,广受社会诟病。在高利润和高回扣的引诱下,不同单位甚至个人也进入教材出版和发行,一部分老师甚至领导成为教材乱象的幕后推手。
某语文老师发现当地小学语文一年级至六年级上册课本有129初“瑕疵”,其中出现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一纸诉状将相关书店和出版单位告到了法院。面对该老师的这种执着,不少市民和家长为他这一做法点赞,觉得终于有人肯站出来正面纠错。
同一首诗的用字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有差别,孰对孰错?这都是出版乱象的结果吗?专家表示,古代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续写之讹,或经过了后人的改动,因而不同时期刻印的同一书籍,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的少数字句有一些差异,甚至差异很大。
“后人在选用文章时,一般会挑选一个错误少的好的版本,或经过今人校勘过的版本,这样错误会少一点。尽管少数字句有所不同,但各有优长,不能完全否定谁、肯定谁。”另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克服教材出版乱象。
(2)对教材出现的用字差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3)如果你也给那位老师点赞,请你写出两条称赞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
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部主任刘庆柱认为,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实行“土司制度”管理民族地方蕴含了哪些辩证法智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