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使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府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正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诛降逆贼杨异等降:使……投降
B.闻贼规欲北度规:谋划
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雅:儒雅
D.视事七年,正化大行 视事:任职

下列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方善策的一项是(   )
(1)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2)诗雅好推贤
(3)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4)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5)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6)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A.(1)(2)(3) B.(4)(5)(6) C.(2)(3)(4) D.(1)(3)(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B.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法,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
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独勤心务物,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久者数十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因缘谓依附以生轻重也。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昱奏上之,其后公府奉以为法。
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义。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窦宪,荐真定令张林为《尚书》,帝以问宠,宠对“林虽有才能,而素行贪浊”,宪以此深恨宠。及帝崩,宪等秉权,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丧事,欲因过中之。黄门侍郎鲍德素敬宠,说宪弟夏阳侯瑰曰:“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几微言微细也诚伤辅政容贷之德。”瑰亦好士,深然之。故得出为太山太守。及窦宪为大将军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而宠与中山相张郴、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后和帝闻之,擢宠为大司农,郴太仆,顺左冯翊。
后转广汉太守。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宠到,显用良吏以为腹心,讼者日减,郡中清肃。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常有哭声闻于府中,宠使吏案行。还言:“世衰乱时,此下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傥在于是?”宠怆然矜叹,即敕县尽收敛葬之。自是哭声遂绝。
宠历二郡三卿,所在有迹,见称当时。十六年,代徐防为司空。宠虽传法律,而兼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在位三年薨。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不肯视事为高视事:到职办公
B.数为显陈舀世便宜便宜:合乎时宜之事
C.瑰亦好士,深然之好士:优秀的读书人
D.宠闻而 疑其故,使吏案行案行:调查巡视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荀,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B.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C.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D.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宠勤心物务,颇有才能。他不受“不肯视事”世风的影响,专心处理政务;平决狱讼,使人心服;还为扭转辞讼的混乱而撰写了七卷《辞讼比》。
B.陈宠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在皇帝询问张林可否担任尚书时,他不顾及张林为权贵窦宪所荐,直言以对,以致招来窦宪忌恨,被其贬为太山太守。
C.陈宠善于吏治,任人唯贤.他担任广汉太守时,面对豪门大族兼并土地、官吏奸邪贪污、诉讼案件繁多的状况,重用贤能官吏,使郡中清平宁静。
D.陈宠权高位重,见称于时。他历任两地郡守,位列三卿,所在之处均有事迹被称颂;他虽专研法律,却兼通经书,奏议温粹,被称为称职的宰相。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惟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
(2)宪等秉权,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丧事,欲因过中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问小题。
刘休宾,字处干,本平原人。祖昶,从慕容德度河,家□北海之都昌县。父奉伯,刘裕时,北海太守。休宾少好学,有文才,兄弟六人,乘民、延和等皆有时誉。
休宾为刘彧虎贲中郎将,稍迁幽州刺史,镇梁邹。及慕容白曜军至升城,遣人说之,令降,休宾不从。刘彧龙骧将军崔灵延、行勃海郡房灵建等数十家皆入梁邹,同举休宾为征虏、兖州。刘彧遣使授休宾辅国将军、兖州刺史。休宾妻,崔邪利女也,生一男,字文晔。氏先归宁在鲁郡,邪利之降也,文晔母子遂与俱入国。至是,白曜表请崔与文晔。既至,白曜□报休宾,又于北海执延和妻子,送至梁邹,巡视城下。休宾答白曜,许历城降,当即归顺,密遣兼主簿尹文达向历城,观国军形势。
文达诣白曜,诈言闻王临境,故来祗侯。私谓白曜曰:“刘休宾父子兄弟,累郡连州,今若识运知机,束手归化,不明王加何赏叙?”白曜曰:“休宾仕南,爵宠如此,今若不劳兵甲望风自降者,非直处卿富贵,兼还其妇儿。休宾纵令不畏攻围,岂不怜其妻子也!今在升城,卿自往见。”文达乃至升城,见休宾妻子。文晔攀援文达,哭泣号啕,以爪发为信。文达回还,复经白曜,誓约而去。白曜曰:“卿是休宾耳目腹心,亲见其妻子,又知我众旅少多。善共量议,自求多福。”文达还见休宾,出其妻儿爪发,兼宣白曜所言及国军形势,谓休宾曰: “升城已败,历城非朝则夕,公可早图之。”休宾抚爪发泣涕曰:“妻子幽隔,谁不乎?吾荷南朝厚恩,受寄边任,今顾妻子而降,于臣节足乎!”然而密与其兄子闻慰议为降计。闻慰曰:“此故当文达诳诈耳。年常抄掠,岂有多军也?但可抚强兵,勤肃卫。方城狭嶮,何为便生忧怯,示人以弱也?”
休宾又谓文达曰:“卿勿惮危苦,更□吾作一返,善观形势。”于是遣文达偷道而出,令与白曜为期,克日许送降款。文达既至,白曜喜曰:“非直休宾父子荷荣,城内贤豪,亦随人补授。卿便即为梁邹城主。”以酒灌地,启告山河曰;“若负休宾,使我三国覆没!”初,白曜之表取休宾妻子也,显祖以道固即叛,诏授休宾持节,平南将军、翼州刺史平原公。至是付文达诏策。文达还,谓休宾曰:“白曜信誓如此,公可早为决计,恐攻逼之后,降悔无由。”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高白曜寻遣著作佐郎许赤虎夜至梁邹南门下,告城上人曰:“汝语刘休宾,何由遣文达频造仆射,许送降文,归诚大化,何得无,违期不来!”于是门人唱告,城内悉知,遂相维持,欲降不得,皆云:“刘休宾父子,欲以我城内人易荣位也。”寻被攻逼,经冬至春。历城降,白曜遣道固子景业与文晔至城下。休宾知道固降,乃出请命。白曜送休宾及宿有名望者十馀人,俱入代都为客。及立平齐郡,乃以梁邹民为怀宁县,休宾为县令。延同二年卒。
(选自《魏书·刘休宾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彧遣使授休宾辅国将军、袁州剌史会:刚好
B.不明王加何赏叙审:知道
C.谁不乎愍:怜悯
D.何得无信:书信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家□北海之都昌县
②既至,白曜□报休宾
③更□吾作一返

A.①于②以③为 B.①乃②则③为
C.①于②以③与 D.①乃②则③与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B.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C.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D.休宾于是告兄子/闻慰曰/事势可知汝/早作降书/闻慰沉疑/固执不作/遂差本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容白曜在北海扣押了刘延和与他的妻儿,把他们送到梁邹,在城下来回走动让刘休宾看见。
B.兼主簿尹文达奉命探察魏军形势时,已有投降的打算,他为魏军充当说客。
C.刘休宾在尹文达面前故作节臣,暗地里却与刘闻慰商议投降之计。
D.梁邹城受到魏军围逼,经过一冬一春,却最终逃不过投降的命运。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崔氏先归宁在鲁郡,邪利之降也,文晔母子遂与俱入国。
②于是门人唱告,城内悉知,遂相维持,欲降不得。
(2)请简要分析刘休宾最终选择投降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张良为留侯。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会高帝崩,吕后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道法高深的仙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属:跟随,归属
B.秦将果畔:通“叛”背叛
C.以项王意固:坚定,使……心安
D.吕后留侯德:得到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利。
②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张良为留侯。
③我欲杀之,为□功多,故不忍。

A.①之 ②乃 ③其 B.①以 ②乃③其
C.①以 ②而 ③之 D.①之 ②而③之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B.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D.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最初是跟从陈涉起义反秦,后来又离开陈涉聚集一群青年人追随刘邦。
B.作为谋士,张良善于分析推断,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
C.刘邦分封功臣有失公正,引起部分将领不满,幸亏张良献计,才平息了危机。
D.张良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他不恋荣利,要弃官学道。

张良素以深通战争谋略、知己知彼、料事如神著称,请举出文中一例说明。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2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推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治中从事臣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B.杨怀、高沛,璋名将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
C.先主当璋北征汉中亲故多劝余长吏(《归去来兮辞》)
D.伐人之国以为欢我决起飞,枪榆枋而止(《逍遥游》)

找出与“为流矢所中”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C.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供他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滕王阁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平津侯列传
司马迁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者,虽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其约以顺上旨倍:“背”,违背 B.虽与善,阴报其祸详:“祥”,吉祥
C.宜佐明主抚国家填:“镇”,镇抚 D.今诸侯有逆之计畔:“叛”,反叛

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为人恢奇多闻②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③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⑥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六十岁被征博士出使匈奴,但因汇报情况不合皇上心意而被免官回家。
B.公孙弘虽然自己生活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无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C.公孙弘对皇上非常顺从,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未遵从与大臣们的约定而让汲黯感到不满。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2)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