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型病例。虽然这样,“祖国是留学生的家,”流感不能成为拒绝出国人员归国的借口。不过,如果归国人员都能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配合防疫,就能极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和防控成本。
材料二:2009年10月31日,温家宝在北京儿童医院考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时强调,国家高度重视甲流防治工作,要科学看待甲流: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当前防控的重点在学校、社区以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力宣传防控知识;要积极有序地做好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
材料三: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工作指引,重点地区的中小学毕业生优先接种甲流疫苗,并根据疫苗的供应量,逐步扩大接种人群。
(1)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的认识所体现的认识论的依据。
(12分)
(2)在防控甲流过程中,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结合材料,说说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依据。
福建闽西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如龙岩采茶灯起源于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龙岩采茶灯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龙岩新罗区组织万人表演了龙岩舞曲“采茶灯”,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瑰宝,推动了“采茶灯”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如何将古老而深厚的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消费方面,文化消费水平是同经济基础、消费需求和实际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人均年收入超过8 000美元时,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 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012年7月13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下半年重点科目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下半年要重点落实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节能家电推广;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有效促进资源能源节约;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农村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切实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财政部下发《通知》的必要性。(10分)
材料一 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45亿元增长到51932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以上, 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24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7917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
试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有何内在联系?(12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主要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这一轮旨在突破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藩篱的改革,确定了更明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必将强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刺激经济活力,从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国梦”。
(1)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说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2)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进一步刺激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