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0月30日,一篇《江苏财政大力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文章引起某校高二(1)班学生的关注,同学们以“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保护功臣”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发现问题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我们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要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目前,许多地方的所谓“开发保护”,大多是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流毒所至,资源环境都被“保护”得面目全非,处处败笔。
(1)请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中“开发与保护”的理解。
分析问题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部分市民表示“不管这些焚烧厂在哪里建,对当地村民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政府应该有这个机制,把应该补偿的资金补偿给村民,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对受影响的市民予以资金补偿。
解决问题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各级环保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并积极创新相关体制、政策和管理模式。2013年7月24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工作新闻发布会,江苏将投入两至三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力争通过10年时间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请结合材料,为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1953年的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10万人选代表1人。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实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过渡。
材料二 2010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举措。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目前,我国采取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不同的选举方式。影响选择选举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选举法修改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情境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情境三: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目前,在一些边远的山村,农民依然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日子。一些地方电视进了农家,电视内容却不姓“农”;文娱节目年年新,农村文娱活动却一年更比一年少;农民群众精神空虚,邪教、迷信泛滥农村;传统文化生活日渐失落,民间文艺后继无人,这是当前一些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析当前应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悲喜。然而,这个年度给我们的记忆不仅仅是悲伤或欣喜,还包括一种顽强向上生长的力量--在地震的阵痛中,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不屈和坚韧;在奥运梦圆那一刻,在太空漫步那一瞬间,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强;在金融风暴、奶粉事件等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更正视到了肩头的责任和担当。历史将会记载2008中国不平凡经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2008中国不平凡经历,见证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
(2)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在江苏无锡拉开了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的帷幕。作为“2007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活动,本届亚洲艺术节将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目的是加强三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有人认为,文化唯有交流才能创新,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