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 B.空想社会主义者 |
C.巴黎公社领导人 | D.第一国际领导人 |
经世致用思潮在明末清初兴起,在清乾隆、嘉庆时沉寂,又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复兴。其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主要表明当时()
A.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
B.统治者对商业的控制、管理加强 |
C.政府重视官员的选拔和任职 |
D.海外贸易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
宋太祖时期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这表明()
A.宋代根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现象 |
B.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
C.宋代是科举制度臻于成熟的朝代 |
D.宋代科举制度更加制度化、客观化、公平化 |
有艺术家主张要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为此,他们坚持户外写生。这种主张属于
A.浪漫主义 | B.古典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 B.注重形式规则 |
C.最早的成文法 | D.保护贵族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