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
2005年 |
2009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国家财政收入 |
3.16万亿元 |
6.85万亿元 |
21.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493元 |
17175元 |
10.1%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3255元 |
5163元 |
7.9% |
材料一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指出我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为此,国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材料三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家重视教育公平的原因?
山西省应县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年久失修,在现有条件下,维修容易出现纰漏,谁也不敢担责,近20年来修护方案一直“难产”。
建筑遗产出现“冰棍现象”:由于不敢触碰,就像冰棍融化一样慢慢消失。“不许动”、“不愿动”、“不敢动”都是建筑遗产“冰棍现象”的表现。由于不合理的修缮、过度的旅游开发、建设性破坏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权威专家和民间人士对建筑遗产的利用存在强烈抵触情绪。一些人士认为,建筑遗产必须“原汁原味”,甚至强调“只许看不许动”,把建筑当成花瓶,加以冷冻式的保护,这致使建筑遗产得到不合理的利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不许动”、“不愿动”、“不敢动”等建筑遗产“冰棍现象”的表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年华诞,中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与隆隆的礼炮和灿烂的烟花一起震动和绽放的是一颗颗热烈跳动着的中国心,与阅兵队伍和舞蹈演员同时起舞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国网民。他们用自己的手指和键盘在互联网上永久地留下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感动。“我相信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我们的未来生活将更加美好”,“我以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而自豪,我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我们的国家正在日益壮大,我们的民族正在日益成长,我们全身心地热爱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全力以赴,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材料二:从2009年3月开始,教育部选择在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8个省(市)开展“京剧音乐课”的试点工作。但某市一位音乐教师在她上的第一节京剧音乐课时就遭遇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喜欢也不想学京剧,是我爸妈非让我学的。不可否认,京剧进课堂遇到了十分尴尬的局面。某校高二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中小学生对京剧的认同度还不高,京剧与当代中小学生的实际、与现实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校也比较普遍缺乏懂京剧的音乐师资。为此,同学们决定举行一次“让京剧进课堂不再尴尬”的模拟研讨会,并准备邀请各方面的代表共同献计献策。
材料三:2010年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圆满闭幕。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中国来说,既是百年圆梦的过程,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上海世博会是一场文化盛会,为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提供了平台,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动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举行国庆节盛大庆祝活动的文化意义。
(2)如果你被邀请参加本次模拟研讨会,请你结合材料二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唯物论和认识论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之所以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经济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为此我国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1)谈谈我国政府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学依据。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的理解。
下图中,三个青年计划开办一家公司。
(1)依据我国的规定,他们要开办的公司属于 公司。
(2)开办这样一家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 元人民币。
(从A、B、C中选出。A.3万 B.10万 C.30万)
(3)他们如何才能将企业经营成功?请你依据所学知识,给他们出几点建议(不少于三点)。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下面表格左栏中的内容是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请在右栏的相应位置,写出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