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为此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建立乡镇企业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建立经济特区 | D.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必须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
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 |
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
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
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不是时代主题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冷战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