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从“一五”(1953~1957年)到“二五”(1958~1962年)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 |
| B.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农业生产 |
| C.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增加主要是“左”倾路线下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
| D.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忽视商品经济的结果 |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
| 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 |
| 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 |
| 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 |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 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
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①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
②汽车、电车的引进
③北方马车的淘汰
④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18年,一名外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他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有轨电车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