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溴乙烷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探究一:该小组制备溴乙烷的步骤如下:
① 向装置图所示的U形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冷水;
② 在小烧杯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乙醇、水、浓硫酸的混合液;
③ 向装置图所示的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研细的溴化钠粉末和少量碎瓷片;
④ 将冷却至室温的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加热;
⑤ 制取溴乙烷。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向乙醇和水中缓缓加入浓硫酸时,小烧杯要置于冷水中冷却,除了避免硫酸小液滴飞溅外,更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加热片刻后,烧瓶内的混合物出现橙红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用小火加热后,橙红色会逐渐消失,消失的原因是(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还可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
(4)步骤⑤反应结束后,将U形管中的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待液体分层后, 弃去___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液体。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稀溶液 | B.碳酸钠稀溶液 |
C.硝酸银溶液 | D.四氯化碳 |
探究二:学习小组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检验该气体,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
(5)图1中,试管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分) Ⅰ、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吸收装置未画出)向溶液Y中通入NH3和CO2
(1)下列为实验室制备NH3和CO2的备选药品:
a.NH4Cl b.CaCO3(块状) c.Ca(OH)2d.NaOH e.浓氨水
f.稀盐酸 g.稀硫酸
则上述装置A处的试管中所放药品的最佳选择为(用药品序号填
空,下同);装置D处固体药品的最佳选择为(用药品序号填空)。
(2)下列各项制备实验中,也可利用装置D处仪器完成的是(填序号)。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 B.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 |
C.由H2O2分解制O2 | D.乙醇与乙酸反应制备乙酸乙酯 |
E.Zn与稀硫酸反应制备H2
(3)写出上述装置A处的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甲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SO2和Cl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漂白性。
试分析:
①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盛有浓硫酸装置的目的是:
。
②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其原因是: (结合反应方程式)。
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100mL的容量瓶准确量取100mL液体 |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时,NaCl放在纸上; 称量NaOH时,NaOH放在小烧杯里 |
D.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1固体中的少量碘单质 |
E.浓硝酸与浓盐酸均易挥发,故都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Ⅱ、某同学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后,将第二至第六周期的主族和零族元素排列成“八角星”元素周期表(如图),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每个“八角星”代表一个周期,元素X核外有5个电子层。试写出M的元素符号是,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使用如下装置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粉分散在石棉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经A、B、C反应后,进入D中的气体是___(填化学式),通入该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闭_________,打开_________ (填k1、k2或k3);
(3)若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出现堵塞,则B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2,打开k3,由分液漏斗向D中滴加浓硝酸。待Cu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中加入CCl4至满。则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若E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E装置所得溶液中取出25.00mL,加两滴酚酞,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溶液18.00mL,若实验测得F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39.0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______ (填“有”或“无”)NO生成。
(12分)根据下表左边的“实验操作”,从右边的“实验现象”中选择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答案”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
答案 |
实验现象 |
(1)让一束光线通过Fe(OH)3胶体 |
A.呈蓝色 B.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C.呈现光亮“通路” D.产生红褐色沉淀 |
|
(2)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 |
||
(3)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 |
||
(4)向土豆片上滴加碘水 |
(10分)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H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用单线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