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战胜困难,开创新的局面。
(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举世震惊的长征。概述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困难。
(5)1959年我国开始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恢复社员自留地和农村集市贸易,停办食堂等措施;工业则主要是调整计划指标,整顿企业秩序。依据材料概括这次国民经济调整的基本内容。调整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 B.存在着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
|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 D.有利于促进建国初年国民经济的恢复 |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 | D.文化大革命 |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明显的B
| A.社会主义性质 | B.新民主主义性质 | C.资产阶级性质 | D.无产阶级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