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 A.董仲舒《春秋繁露》 | B.顾炎武《日知录》 |
|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D.韩非《韩非子》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C.理藩院 | D.行中书省 |
“中朝”和“外朝”形成于( )
| A.汉高祖时期 | B.汉文帝时期 | C.汉武帝时期 | D.光武帝时期 |
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 )
| A.秦朝 | B.汉朝 | C.唐朝 | D.宋朝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
| B.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