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 B.顾炎武《日知录》 |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D.韩非《韩非子》 |
中国古代书籍中,许多著名人物的称谓并非他的真实姓名,而是或以人物的姓加上官爵,或以姓加上出生地或居住地的地名,或是姓加上谥号。下列古代人物属于用官爵来称呼的是( )
A.杜甫—杜工部 | B.范仲淹—范文 |
C.岳飞—岳武穆 | D.柳宗元—柳河东 |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以统一的本纪、列传等纪传体编写,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据此判断,下列著作中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
A.《尚书》 | B.《三国志》 | C.《资治通鉴》 | D.《清史稿》 |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下列以国为姓的是( )
A.李 | B.宋 | C.钱 | D.孙 |
在古代,一年分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共二十四节气。在前半月的为节历,在后半月的为中气。古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 )
A.节历 | B.中节 | C.中气 | D.末节 |
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均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等十二个时辰。“夜半”对应的是“子时”,以此类推,《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中“鸡鸣”对应的时辰是( )
A.寅时 | B.丑时 | C.卯时 | D.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