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人琴俱亡》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
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解释下列加点字。(3分)
俱病笃(     ) 弦既不调(      ) 了不悲(      )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两组是(   )(   )(2分)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
B.子敬素好琴又留蚊于素帐中
C.人琴俱亡亡羊补牢
D.何以都不闻消息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E. 而子敬先亡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课文开头写子献是“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恸绝良久”?(2分)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书中许多故事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其中的两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①,如之何②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②如之何:对他怎么办。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词语
(1)七里之()(2)()非不深也
(3)威天下不以兵()之利(4)攻亲戚之所()
(5)()寡人之身(6)寡人()之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

A.域民不封疆之界 B.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D.先帝不臣卑鄙

翻译句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断句(断一处)
[乙]文中“仁者无敌”可用[甲]文中哪句话来解释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汝出外留客(2)君宜(3)遂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小惠未()(2)小大之()(3)公将之()
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与“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本文写到曹刿与鲁庄公论战时,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一例来,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石 油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⑤中。颇似淳⑥漆,然之如麻⑦,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⑧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⑨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鄜、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的样子。④土人以雉尾挹之:土人,即当地人;雉,野鸡;挹,原指舀水,此处指沾取。全句即当地人用野鸡尾沾取它。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⑦麻:此处指麻杆。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上名称。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此 物 必 大 行 于 世
(2)盖 石 油 之 多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之如麻:_______________(2) 试扫其煤以为墨:_______________
(3) 不若松木有时而:___________ (4) 人衣: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用途?
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什么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杂然而前   ⑵太守   ⑶鸿雁麋鹿   ⑷予及偕亡   
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不绝者 B.溪深鱼肥 C.贤者后乐此 D.民欢乐之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
简答题。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