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 |
数量(艘) |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 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
|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
|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
|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
1921~1922年帝国主义为了调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
| A.日本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 B.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给了中国 |
| C.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 | D.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在华盛顿会议上,《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
| A.成功地解决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
| B.成功地解决了对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的争夺 |
| C.成功地遏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海军力量 |
| D.暂时遏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 |
巴黎和会在下列哪一问题上的规定应基本肯定
| A.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问题 | B.关于战败国的赔款问题 |
| C.对苏维埃俄国的政策问题 | D.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处置问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 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 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
|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 根本性的问题是
| A.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
|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