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
|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
|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
|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 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 |
|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
| 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
| 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
|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
|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