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到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阵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现代化(亦作近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其基本内涵是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全球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多元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l7、18世纪英国的内部力量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入口处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促进本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材料二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已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l868年2月至l870年10月访问欧美1l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寥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太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英,美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幺影响。
──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1871年l2月至l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十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欧美国家的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等,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伊文成《明治维新史》
(2)对比材料二、三,归纳日本使团出使欧美的目的和成员组成有何特点?简要分析中日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及其影响。
材料四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
……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套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2001年开始,全球资本都将目光瞄准中国,中国次本也开始游猎全球。与此同时,被全球化浪潮抉裹前行的中国一路狂奔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
──王明博《自强之路》
(3)材料四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2001年开始,“中国资本开始游猎全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由此说明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
在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史上,政治文明的演进变迁可谓流光溢彩分外璀璨。但由于世界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心素差异,使得这一演进过程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过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采讲就是治国之道。
──《美国文化与社会》
(2)材料二所述“机制”确立的标志及其思想核心是什么?在处理中央集权问题上有何突出特点?
材料三 l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争等等。我们并不反时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中国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文选》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1l年的中国并不只是美国政体的简单仿制。如何理解材料中“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元稹的《估客行》中说: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盛。……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代诗人姚合有诗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击做商贾。
材料二 (明朝)出现了许多地方性的商人资本集团,如山西商人、徽州商人、关陕商人、洞庭商人,江西商人、闽浙海商,龙游商人、武安商人等。这些商人资本集团十分活跃,足迹遍及南北和边陲、海外,不避间关险阻,鳞次辐辏于各地市场、所贸易者包括田亩之获,布帛之需,各种器具珍玩,山海宝藏。这些商人集团都积累有相当的资本,如徽州商人资本有至百万者,拥有二三十万者只能称为中贾。嘉靖年间有号称天下十七家首富者,其中商人占七家。
材料三 (清朝嘉道时期)苏杭地区纺织工场共有织机千张以上,最大的机户拥有五六百张,广东佛山的纺织手工作坊已有Z500家。全国各地雇佣工人的数量大量增加,当时景德镇的工匠多达l0万人,从荆州到重庆之间的纤夫也有十多万人,广州的织工达三四万人。这些手工业工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基本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靠领取日薪或月薪生活。
(1)通过材料一能够得出唐朝商业的哪些信息?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商业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中的什么现象?进入近代以来,该经济现象的历史境遇如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新疆的发展与进步》一文,从历史到现状多角度对新疆做了介绍:……特定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井蓄的特色。自公元前1世纪起,新疆地区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中发挥了重鲁作用。
(1)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上新疆地区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性,并回答新疆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历史依据。
(2)用史实说明唐朝和清朝的乾隆时期是如何维护新疆地区民族团结的?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 |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并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