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上述图示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2)若过程①的F1,连续自交2代,产生的F3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
(3)过程②,培育单倍体幼苗常用的方法是 。诱导其染色体加倍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在理论上有 株。
下图是一个家族中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病为白化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则Ⅱ3的基因型为 ,Ⅱ6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2))若该病为红绿色盲(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则Ⅱ5的基因型为,Ⅱ5和Ⅱ6再生出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3)白化病和红绿色盲都属于性遗传病。如果1号和7号两种病都患,则5号的基因型是,6号的基因型是。
(4)系谱图中患者为显性遗传病的概率是。遗传病是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过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生出患遗传病的孩子。
某兴趣小组对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的遗传情况在学校内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调查表中第组婚配情况,能够判断是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能是。
(3)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婚配双亲中可能的基因型组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下图中甲是某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模式图,乙是不同分裂时期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A、B、C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分别是:
A、;B、;C、。
(2)B细胞是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甲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包括;正常情况下,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不同的是。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的变化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期,表示
过程;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
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
Ⅰ.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年份 |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基因B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b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1)1970年该种群中Bb基因型的频率是。
(2)请说明1900~1970年的七十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3)从表中数据的变化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导致物种基因库中的变化过程。
Ⅱ.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
请说出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
③;
④。
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光照是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因素,鸭跖草的气孔在光下张开时,保卫细胞的钾浓度高,远远高于周围细胞中的钾浓度,在黑暗中气孔关闭时,保卫细胞钾浓度低。保卫细胞缺乏叶绿素的黄化叶片,虽在光下气孔也不张开。
(1)请完成光照影响气孔开闭的机理:光照下,保卫细胞可利用光反应产生的,通过方式吸收K+,使保卫细胞渗透压,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黑暗中K+,使保卫细胞渗透压,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2)请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验证钾离子对气孔开度(即开启的程度)的影响。要求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新鲜蚕豆叶.0.5%KNO3溶液.0.5% NaNO3溶液.蒸馏水.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恒温箱.培养皿.台灯。
②实验步骤:
a.取3个洁净的培养皿,编号为甲.乙.丙;
b.;
c.撕蚕豆叶表皮若干分别放入上述3个培养皿中,放入25℃恒温箱中,使溶液温度达到25℃;
d.;
e.分别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③预测实验结果 ;
④将叶表皮放入25℃恒温箱中的主要原因是,在培养皿中加入0.5% NaNO3溶液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