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曰:“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伍胥遂亡。
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後,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庐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奔。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好:美丽 |
B.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直:同“值”,价值 |
C.不能无怨望望:盼望 |
D.赐粟五万石,爵执珪爵:赏赐爵位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②⑤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
B.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
D.江上渔父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因此不肯接受。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3分)
译文: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③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②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④太行伏盗皆避匿
⑤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⑥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乃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 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重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其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宗族宾客广占陂池田园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稀。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徙:降职 |
B.不欲加礼,必陵之陵:通“凌”,侵侮 |
C.士亦以此多之多:称赞 |
D.颍水浊,灌氏族族:被灭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颍阴侯灌何为将军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走入汉壁,其奴皆亡使六国各爱其人 |
D.灌夫以此名闻天下娘以指扣门扉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灌夫“为人刚直”的一组是()
①不好面谀②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③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④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⑤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报父仇,灌夫披甲戴胄,拿着长戟,招募军中与他友好又愿意随他同去的壮士数十人出战。等到走出军营的大门,就没有人敢前进了。 |
B.灌夫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随他同去的奴仆全部战死,灌夫自己身上就有十余处重伤,幸亏当时有极为贵重的好药,才保住了灌夫的性命。 |
C.灌夫有次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灌夫喝醉后出手打了窦甫,结果被窦太后免了官,让灌夫闲居在长安家中。 |
D.司马迁对灌夫的战功和他那种鲠直倔强的性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对其放纵宗族宾客横行于颍川的行为也进行了批判。 |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夫 不 喜 文 学 好 任 侠 重 然 诺 所 与 交 通 者 无 非 豪 桀 大 猾 其 家 累 数 千 万 食 客 日 数 十 百 人 宗 族 宾 客 广 占 陂 池 田 园 横 于 颍 川。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②诸士在己之左,尤益敬。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荥阳郑德懋,尝独乘马,逢一婢,姿色甚美,马前拜云:“崔夫人奉迎郑郎。”鄂然曰:“素不识 崔夫人,我又未婚,何故相迎?”婢曰:“夫人小女颇有容质,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郑知非人,欲拒之。即有黄衣苍头十余人至,曰:“夫人趣郎”进辄控马,其行甚疾,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崇垣高门。郑立于门外,婢先白,须臾,命引郑郎入。进历数门,馆宇甚盛。夫人著梅绿罗裙,年可四十许,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侍婢八九。郑趋谒再拜。夫人曰:“无怪相屈耶!以郑郎清族美才,愿托姻好。小女无堪,幸能垂意。”郑见逼,不知所对,但唯而已。
向暮,一婢前白,女郎已严妆讫。引郑郎出就外间浴以百味香汤左右进衣冠履佩。美婢十人扶入,女年十四五,姿色甚艳,目所未见。郑遂欣然,遂成礼。明日,夫人命女与就东堂,女善弹箜篌,曲词新异。郑问所迎婚前乘来马,今在何许,曰:“今已反矣。”
如此百余日,乃白夫人曰:“家中相失,颇有疑怪。乞赐还也。”夫人曰:“适蒙见顾,良深感慕。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郑亦泣下。乃大宴会,与别曰:“后三年,当相迎也。”郑因拜辞。
郑乘马出门,倏忽复至其家。其家人云:“郎君出行后,其马自归,不见有人送来。”郑始寻其故处,唯见大坟,旁有小冢。其左右人传:“崔夫人及小郎墓也。”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郑曰:“生死固有定命。苟得乐处,吾复何忧。”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明日乃卒。——唐·张读《宣室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耳中但闻风鸣,奄至一处奄:突然 |
B.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涂:通“途”,道路 |
C.向暮,一婢前白向:对着 |
D.乃悉分判家事,预为终期悉:详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年可四十许 其可怪也欤 |
B.郑见逼,不知所对适蒙见顾,良深感慕 |
C.乃悉分判家事乃大宴会,与别 |
D.何故相迎无怪相屈耶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以清门令族,宜相匹敌 B.姿容可爱,立于东阶下
C.倏忽复至其家
D.明日乃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荥阳人郑德懋,曾经有一次独自骑马出行,遇到一名姿色非常美丽的女子,强行把他连人带马请进一座庄严华丽的大宅院。 |
B.郑德懋听说崔夫人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非常害怕但不得已只有答应,后来见其女儿姿色甚艳,这才高兴起来。 |
C.郑德懋在崔家停留了百余日后,因思念家中亲人而要求回家,崔夫人和女儿没有强留,在一次大宴会后洒泪相别。 |
D.郑德懋回到家后再去寻找崔夫人宅院,只见大坟与小冢林立,郑悲痛欲绝,三年后他知道自己死期已到,安排好家事后溘然而逝。 |
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引 郑 郎 出 就 外 间浴 以 百 味 香 汤 左 右 进 衣 冠 履 佩。
②然幽冥殊涂,理当暂隔。分离之际,能不泫然。
译文:
③郑尤异之,自度三年之期,必当死矣,后至期,果见前所使婢乘车来迎。
译文:
(二)文言阅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B.今日之事何如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C.卮酒安足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
B.项王按剑而跽跽:站立敢以烦执事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郎中:医生(中医) |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宴客的主人 |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素善留侯张良烛之武退秦师 |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
C.项伯杀人,臣活之越国以鄙远 |
D.范增数目项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
翻译下列句子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①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粪土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
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因:趁机 |
C.女觉遽反遽:急忙 |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命其左右履之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
B.因诈女曰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将以遗兮远者 |
D.一夕,为海潮所沦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翻译文中划线句
(1)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3)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