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
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
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
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而乃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C.今诸生学于太学 受任于败军之际 |
D.以衾拥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 |
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 |
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
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 |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不足为外人道也()(2)寻病终()
(3)深入忘反()(4)可试如水中()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
(1)具答之()(2)一人便以笠自障()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翻译句子。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乙)段“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 什么词相仿。(乙)段中“深山中有人迹”的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洛阳)。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录校尉(官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以清雅著名)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李伯阳,即李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官名)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踖蹟(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2)时李元礼有盛名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1为划线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A.陈韪晚到了一些,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 |
B.陈韪后来才到,听说了这件事。 |
C.陈韪没有来,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 |
D.陈韪后来到了,人们告诉了孔文举。 |
孔文举与李元礼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是怎样介绍他们之间关系的?(3分)
课内文言文:(共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加点字词。
(1)虽有嘉肴(2)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16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醉翁亭记》里的“太守之乐”是指什么?二十一个“也”字好在哪里?
第三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之乐衬托()之乐,再用()之乐衬托()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阅读《狼》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狠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填空题:
《狼》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朝人,别号。本文选《__________》解释划线的词。
⑴狼亦黠矣()⑵ 一狼洞其中()
⑶ 屠自后断其股()⑷ 目似瞑,意暇甚()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句运用什么描写,表现狼的哪些特点?
当今,人们对狼的认识更客观,请写出两条含有“狼”字的商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