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共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加点字词。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 ①于窟室 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 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 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秦王 怫然怒
② 仓鹰击于殿上
③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④酒既酣
(2)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以有先生也 |
B.因以匕首刺王僚 |
C.计日以还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4)简答题。
①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②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 ①,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 ②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 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 ④.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①常著文章自娱
②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生不知何 许人也
②造饮 辄尽
③ 数试而困
④更善 貌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 为号焉 |
为文崛奥 |
B.亦不 其姓字 |
慕 其人 |
C.多 谢不见 |
长跪而 谢之 |
D.皆逃避不 顾 |
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 |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5)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 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 于旧都 |
所恶有甚 于死者 |
B.忠 之属也 |
子 之听夫志 |
C.元贞间 为古田尉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D.帅府嘉 其忠勇 |
稍稍宾客 其父 |
(2)解释加点词。
① 北定中原 ②小大之 狱 ③可以 去乎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4)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含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
滁(滁州)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 ①、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②于百年之深也?
﹣﹣宋•欧阳修《丰乐亭记》(略有删改)
【注】①商贾(gǔ):商人。②涵煦:滋润养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
交通: |
|
②便要还家 |
要: |
|
③及宋受天命 |
及: |
|
④而孰知上之功德 |
孰: |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豪杰并起而争。
(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4)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描写村中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乙文中表明宋朝时天下统一的句子是" "。
(5)请用自己的话从两文中归纳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 ①.甫 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 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仿佛若有光( )
② 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 方担粪灌园( )
④自 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 然 |
见四野禾苗油油 然 |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 |
余顾而慕 之 |
C、 具答之 |
老幼男女 俱耘于田间 |
D、不足 为外人道也 |
以 为此一家之中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①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②其 丈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