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共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加点字词。
(1)有嘉肴        (2)不知其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
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天下之忧而忧()(2)自数年之后()
(3)上之曰()(4)吾谁与 ()
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古仁人之心不甚解
B.然则何时而耶怏怏不
C.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不暇廉耻耳温知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啜()故()
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41】【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朝夕阴()(2) 予作文以记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矣众妙毕 B.南潇湘初
C.把酒溪而渔 D.则有国怀乡游人而禽鸟乐也

翻译下列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筑书巢》 ,完成小题。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选自《渭南文集》。②这里指书橱。③妻子:妻子和儿子。④觌(dí):相见。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①俯仰四()②宾客不 ()
至不得行()④乃引客观之()
⑵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而乱书围

A.与论辨,言和而色夷 B.鸣而不能通其意
C.能以径寸 D.无丝竹乱耳

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⑵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请结合文章分析室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10分)
周厉王使芮伯帅 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注】① 帅:通“率”,统帅。②戎: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③捐:抛弃,舍弃。④以:在……的时候。⑤哓:嚷叫。⑥贾祸:招引祸患。⑦谮:诬陷,中伤。⑧渎货:贪财货。渎:通“黩”,贪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周厉王使芮伯帅师戎()②王欲无()
献之()④荣夷公果使求焉()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
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译文: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
通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芮伯在攻打戎的时候,获得一匹骏马,他想献给大王,表明他有能力得到更多的骏马。
B.芮季劝说芮伯不要把骏马献给大王,是因为他了解到大王不但贪婪,而且容易轻信佞臣的言论。[Com]
C.荣夷公因为没有能索要到骏马,就故意向大王造谣诽谤芮伯。
D.芮伯和大王的共性缺陷都是知人不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