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表示用同位素32P、32S和31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DNA和蛋白质,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和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
A.31P、32P、32S | B.31P、32P、35S |
C.31P、32S、35S | D.32P、32S、35S |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增加产生配子的种类。若某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的精子,请推测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A.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无法判断 D.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a,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a,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a~4a。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
B.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
C.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 |
D.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类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
图甲为某生物细胞分裂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图像(a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的Ⅰ段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B.光学显微镜下,在Ⅱ段可以观察到图乙细胞 |
C.据图甲可知细胞周期是20小时 |
D.乙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
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
D.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
下列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细胞不可能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③ |
C.③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为极体 |
D.②细胞中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