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璐璐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______________   (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两只形状和大小______  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以及刻度尺来做实验。
(2)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不同位置处,发现成的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___    __的(填“重合”或“不重合”)。 
(3)她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像始终与物体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4)璐璐做完上面实验,接着想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她移去后面的蜡烛,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  ___承接到像(填“能"或“不能”),她于是又明白了: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平面镜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学习“压力”时,某小组同学把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如图)所示,发现两手指与铅笔接触部位在受压力作用时都有凹陷的现象存在;同时还发现:两手指的凹陷程度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由此引发“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把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压力F、受力面积S和物体在沙中的下陷深度h分别记录在下面三张表中。

⑴分析比较序号为1与4、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大小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显著。
⑶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单位面积的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②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
⑴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
⑵ 实验器材:待测电阻、2节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_______和导线若干。
⑶ 某同学设计记录表格如下,请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栏目_______ 、 _______。
(注意:用笔在答题纸上的表格空格处填上栏目)

实验序号
电压(伏)
电流(安)


1
/
/
/
/
2
/
/
/
3
/
/
/

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_______,测量时应将________放在天平的右盘内(选填“被测物”或“砝码”)。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电流表应该________在被测电路中(选填“串联”或“并联”),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中靠近电源________极的一端。

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反射型三款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小轿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该实验选取三辆的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相同
(2)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
(3)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填字母)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4)15分钟后研究人员发现三个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窗帘
普通型
加厚型
折叠反射型
温度/℃
45
40
30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窗帘的遮阳效果好。

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看到了本世纪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在上海和杭州地区,人们可以“享受”到大约5-6分钟的日全食时间:
(1)如图所示是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亮的位置,其中A是

(2)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日食的产生是由于形成的。
(4)若纸盒上的小孔变为三角形,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A.三角形 B.圆形 C.月牙形 D.无法判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