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A.采取余粮收集制 |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
19世纪末,中国翻译界出现了新变化:中国人自译书多了,关于日本的书多了,关于典章制度以及形而上学的书多了。下列事件与导致此种变化无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 B.甲午中日战争 | C.维新变法 | D.义和团运动 |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吾台民……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应当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C.《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中法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谭嗣同在1896年作诗痛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以下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火烧圆明园 | B.《马关条约》签订 | C.列强瓜分中国 | D.南京大屠杀 |
右面是反映我国近代一种经济形态政治倾向的漫画。造成该经济形态这种政治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深受双重压迫,因此具有反抗压迫的革命性 |
| B.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依赖的一面 |
| C.这种经济形态发展阻力大,力量弱小 |
| D.由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