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①政治统治②反清斗争③西学东渐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 |
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
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 |
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
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
C.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
D.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