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贲、育:古代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良与能使120斤铁椎的力士在路上狙击。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
C.子房不忍忿忿之心忿忿:愤怒、怨恨
D.其身之可爱爱:怜惜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无故加之而不怒油然而不怪者
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C.非子房其谁全之其事甚怪
D.子房之不死者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而世不察,以(老人)为鬼物,亦已过矣
B.是故(张良)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C.(老人与张良)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D.由此观之,(高祖)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留侯张良,文章分析他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愤怒。
B.文章认为高祖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而汉高祖的忍耐,正是张良授意的结果。
C.桥上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是想教训张良,因为他虽才能有余,却有着脾气暴躁的缺点。
D.司马迁认为张良的如妇人女子的长相与他的胸怀气度不相符,苏轼不同意这种看法。

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忍”是成就大事的关键,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崔猛,字勿猛,建昌世家子。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悛;名、字,皆先生所赐也。至十六七,强武绝伦,又能持长竿跃登夏屋。喜雪不平,以是乡人共服之,求诉禀白者盈阶满室。崔抑强扶弱,不避怨嫌。每盛怒,无敢劝者。惟事母孝,母至则解。母谴责备至,崔唯唯听命,出门辄忘。比邻有悍妇,日虐其姑。姑饿濒死,子窃啖之;妇知,诟厉万端,声闻四院。崔怒,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立毙。母闻大骇,呼邻子极意温恤,配以少婢,事乃寝。母愤泣不食。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崔妻周,亦与并跪。母乃杖子,而又针刺其臂,作十字纹,朱涂之,俾勿灭。崔并受之,母乃食。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一日,崔母弟卒,从母往吊。途遇数人,絷一男子,呵骂促步,加以捶扑。观者塞途,舆不得进。崔问之,识崔者竞相拥告。先是,有巨绅子某甲者,豪横一乡,窥李申妻有色,欲夺之,道无由。因命家人请与博赌,贷以责而重其息。终夜,负债数千。申不能偿,强以多人篡取其妻。申哭诸其门。某怒,拉系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崔闻之,气涌如山,鞭马前向,意将用武。母搴帘而呼日:“唶!又欲尔耶!”崔乃止。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妻诘之,不答。至夜,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慑息以听之。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官疑申,捕治之。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词。积年余,不堪刑,诬服,论辟。会崔母死。既殡,告妻日:“杀甲者,实我也。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今大事已了,奈何以一身之罪殃他人?我将赴有司死耳!”自首于庭。官愕然,械送狱,释中。中不可,坚以自承。官不能决,两收之。戚属皆诮让申。申曰:“公子所为,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执不异词,固与崔争。久之,衙门皆知其故,强出之,以崔抵罪,濒就决矣。会恤刑官赵部郎,案临阅囚,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未期年,援赦而归。
(选自《聊斋志异•崔猛》,有删节)
【注】剟(duō);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屡戒不悛悛:改悔 B.配以少婢,事乃寝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见:显现 D.不堪刑,诬服,论辟论;争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崔并受之,母乃食①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A. B.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①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①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C. D.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崔猛“性刚毅”“事母孝”的一组是
①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①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
A. B.
②姑饿濒死,子窃啖之②崔并受之,母乃食
①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①我将赴有司死耳
C. D.
②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②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猛性情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然抑强扶弱,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
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致死,受到了母亲的杖责。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并决心悔改。
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回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
D.崔猛母亲去世后,他认为孝敬母亲的大事完成,于是到官府自首,使蒙冤的李申无罪获释;又因自首而减刑充军云南,不到一年巧遇大赦回到家中。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5分)
(2)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存中,代州崞县人。魁梧沈鸷,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慨然语人曰:“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焉用俯首为腐儒哉!”于是学孙、吴法,善射骑。宣和末,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存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
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诸道兵勤王,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召见,赐袍带。时元帅府草创,存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帝知其忠谨,亲信之。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酌此血汉。”存中请复往,帝止之。存中曰:“此贼胆碎,即成擒矣。”遂大破之,复任城,迁阁门祗候。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诸将议,多欲分道进,存中曰:“贼势如此,兵分则力弱,又诸将位均势敌,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俊然之。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首破贼于玉隆观,追至筠州。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存中谓俊曰:“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俊从之。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诸将夜见存中曰:“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存中曰:“杀降吾不忍。”诸将转告俊,竟夜坑之。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迁宣州观察使。
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孝宗以为旧臣,尤礼异之,常呼郡王而不名。父、祖及母皆死难,存中既显,请于朝,宗闵谥忠介,震谥忠毅,赐庙曰显忠,曰报忠。又以家庙、祭器为请,遂许祭五世,前所无也。祖母刘流落蜀、陇,存中日夜祷祠访问,间关数千里,卒迎以归。御军宽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绝:超过
B.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意:意思
C.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营:扎营
D.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私:偏袒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丈夫当以武功取富贵 /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
B.存中既显,请于朝 /首破贼于玉隆观
C.焉用俯首为腐儒哉! /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
D.常呼郡王而不名 /御军宽而有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杨存中“忠勇”的一组是(  )
①魁梧沈鸷,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
②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
③令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
④存中曰:“此贼胆碎,即成擒矣。”
⑤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
⑥存中曰:“杀降吾不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存中年青时就机智灵敏,熟读经书,极富力气,学孙武、吴起兵法,善于射骑。宣和末年,因为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志向远大的杨存中便应招攻打贼寇,建立了功勋。
B.皇上非常欣赏信杨存中,令杨存中昼夜护卫皇上寝帐,片刻也离不开他。在杨存中与李昱作战时,皇上非常赞许他的勇敢,并且赐给他酒以示褒奖。
C.讨伐李成时,诸将多主张分路进军,杨存中认为分兵就导致力量削弱,又加上诸将地位相同,不能互为所用,因此不能分兵。张俊听从了杨存中的意见。
D.杨存中的父亲、祖父及母亲都死于国难,他贵显之后,朝廷主动给他父亲、祖父加赠谥号、赐庙,又允许祭祀五代。祖母刘氏流落他乡,朝廷也帮助寻访、迎接回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中请复往,帝止之。
译文:
(2)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非尽歼之不可。
译文:
(3)御军宽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l题。(18分)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①,昼所为,夜必书之。媪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南都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日:“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②之耶?”卒不往。
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日:“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日:“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伯氏③。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④,规范先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杨凤苞《黄贞文传》)
注:①日历:指日记。②徇:屈从,顺从。③伯氏:大哥。④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此处乏指史书。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粝食:粗粮
B.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上人:僧人
C.益以品节自厉自厉:自豪
D.甫就傅,即向学就傅:从师,入学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少即以圣贤自期 B.往往启伯氏所未及
不赂者以赂者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日 D.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19.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已在括号内补出,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要人谕意,欲荐(之)为榜首,(或)峻却之。
B.(淳耀)偕弟渊耀,暨侯峒曾……诸人固守(于城)。
C.城亡与(之)亡,此儒者分内事耳(欤)。
D.入砖(有)寸许,其迹(于)历久不灭云。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是嘉定县人,少年时就以圣贤作为道德修养的理想目标,众人的“争趋之”和淳耀的“独不赴”构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的正直品行。
B.黄淳耀在嘉定城被攻破后,与弟弟黄渊耀一同到城西竹胜庵自尽,对话、遗书、动作等描写生动、传神,彰显悲壮之气,读之令人扼腕长叹。
C.黄渊耀生性率直,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就被录取为生员,平日同兄长一起谈论道德学问,连黄淳耀也自叹不如,有《谷帘学吟》一书传世。
D.“贞文”是学生们赠与黄淳耀的谥号,从而不难看出他生前的操行学识深得人们赞赏,而他的文章同样赢得人们推崇和喜爱,可谓文德双绝。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3分)
翻译:。
(2)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3分)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齐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
中山王元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北史•傅永传》,有删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让:辞让
B.渡南岸,当深处置之置:放置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规:谋划
D.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扪:摸着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傅永有胆有识,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
①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
②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③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④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⑤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⑥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
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入侵齐军的心理,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C.解涡阳之围时,在高聪等人不听从作战意见而导致战败后,傅永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兵,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8.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
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永量齐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②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太湖的古名)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谢酒徒去谢:告别
B.故人皆多生多:赞许
C.素工草隶,逼钟、王逼:逼迫
D.使酒人恶能勇恶:怎么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
①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②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④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
⑤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年轻时不仅任侠好客,而且有大志,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未能建一番大的功业。
B.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C.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者以
深刻的印象。
D.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应该
批判地对待。
9.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3分)
译文:
⑵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3分)
译文:
⑶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3分)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