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所说的“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近代国家是( )
| A.1689年后的英国 | B.1787年后的美国 |
| C.1875 年后的法国 | D.1871年后的德国 |
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
|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
|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
|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
| A.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 |
|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
| C.分析出了美苏实力的悬殊 |
|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
民生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下列关于中外历史上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1995年,国家启动的“安居工程”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④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 |
|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 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 |
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
|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
|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