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所说的“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近代国家是( )
A.1689年后的英国 | B.1787年后的美国 |
C.1875 年后的法国 | D.1871年后的德国 |
毛泽东曾说:“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他们)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中国当时正处于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B.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C.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 B.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
1919年5月执教予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 “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泱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 B.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 D.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
C.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 D.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