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卖花声·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1)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大长干、小长干均在南京。
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有人说“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具体分析。
阅读诗歌并做下列题目。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释】①阌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一脉相承。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李子先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①。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②。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②九方皋:伯乐,以善相马名于天下。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结合全诗,探究这首诗歌思想情感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