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
| B.1958年,王援朝放学后,上山砍柴用以大炼钢铁 |
| C.1978年,王援朝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
| D.1979年,王援朝的舅舅回国,来到海南省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
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这说明
| A.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
| B.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发展的科学 |
| C.牛顿受时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 |
| D.牛顿真实地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 |
为了更好理解“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一问题,曾明同学制作表格对二者的内容加以比较。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
文艺复兴 |
启蒙运动 |
| A |
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 |
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
| B |
要求简化宗教仪式,进行宗教改革 |
主张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停止宗教改革 |
| C |
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 |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 |
| D |
对人的崇拜 |
对理性的崇拜 |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说 | B.社会契约论 |
| C.天赋人权 | D.法律平等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此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
| 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普遍的推崇 |
| C.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的初期 |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
| A.“人皆上帝” | B.“因行称义” |
| C.“理性至上” | D.“人皆僧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