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本文选自《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文中“寡人”是          ;“布衣”是指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
疏通字词:我能解释出句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免冠徒跣                    
③休祲降于天                        ④天下缟素                     
请用“|”为下句划出停顿。
①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2)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我的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战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一时传为美谈。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人轶事,任写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事迹。(30字左右)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蔡元定 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 。于书无不读。朱熹扣 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 ,道艺纯备 ,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 。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 ,一舆人 新履,自灰厂历 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 ,更不复顾惜。居 身之道,亦犹是耳。傥 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⑪历:经过。⑫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⑬沾濡:浸湿。⑭居:守持。⑮傥:倘若,假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日惟啖荠    

②余谒公私第    

③更不复顾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长,登泰山绝顶。

②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3)[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

(4)[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 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tū)

B.

裨补 漏(quē)

C.

为博士 (xié)

D.

拜蒙母(zhú)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阵和睦   

②性 淑均   

行:

A.

行走

B.

品行

C.

路程

D.

行列

涂掌事   

②但 涉猎   

当:

A.

B.

承受

C.

掌管

D.

相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读史可以明智",请从两篇选文中分别找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B.

其正色邪? 远而无所至极邪?╲ 翼若垂天之云

C.

日更定矣╲是 谓大同

D.

而飞╲一 而诸侯惧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

B.

使 有所终╲ 有归(词类活用)

C.

选贤 能╲未复有能 其奇者(通假)

D.

南冥 ,天池 ╲天下 公(表判断)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B.

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C.

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 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 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清静亡为    

④虽富贵不事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贵州通志(节选)

贵州,山川形胜,则复岭密箐 ,迅流急湍,非有平原广泽之沃衍 也。虽僻在西南一隅,然东楚、西滇、南粤、北蜀,不与外夷接壤,因居然腹里之地也。前代皆羁縻 勿绝,至明始置郡县。大约山势峭削,少平原广野之观,水流急湍,无舟楫灌注之利。师旅官吏之经费,多仰给于邻境,然大定、南笼扼云南之咽喉,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 ,都匀、黎平处粤西 之肘腋,少有不靖 ,不免有震邻之虞 ,则物力虽瘠薄,而形势固居要害矣。

自有明隆庆时,易程番府为贵阳,遂为省会之首郡。南南笼,西安顺,北遵义,东连平越、都匀,地处十三郡之中。而贵山北峙,南明东环,灵秀亦甲于诸郡。

【注释】①选自《乾隆贵州通志》,志,是一种史书。②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③衍:平坦之地。④羁縻mí:古代朝廷对地方的笼络控制。⑤辅车:辅为颊骨,车为牙床。⑥粤西:即广西。⑦靖:安宁。⑧虞:忧患。

(1)选文中,大定、南笼、思州、平越均为古代地名。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示意图、中ABCD四个位置,思州最可能在   

注:图片仅为示意图,不是当时的实际地图。

A.A

B.B

C.C

D.D

(2)请摘录选文中概述贵州地理位置优势的两处文句。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则复岭密箐

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前代皆再羁縻勿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C.易程番府为贵阳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D.地处十三郡之中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