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曾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B.人恒过:错误
C.喟然而叹曰乃:于是,就
D.述往事故:因此,所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B.朝往,暮而归乃喟然叹曰
C.舜发于畎亩中是余罪也夫
D.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欲遂志之思也

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军中不解其 ()②次日()
③领飞三百 ( )④此西南十里 ()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一霎绝”相同的一项是()

A.默识之(《〈论语〉八则》) B.言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C.夺杀尉 (《陈涉世家》) D.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令 各 将 束 草 掷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联系选文,分析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明代王守仁《何陋轩记》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阴暗潮湿。⑤桧:一种柏树。⑥莳:栽种。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⑧信:伸张。⑨化:教化
根据要求答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将其地②因之曰“何陋”③石穴而居之④记之以来者
(2)与 “守仁以罪谪龙场”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可以为师矣(《论语》) D.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就 其 地 为 轩 以 居 予
翻译下列句子。
(1)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2分)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②利:同“痢”。 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下列句中 “以”与“以其子与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一战 B.扶苏数谏故
C.塞忠谏之路也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以其衣一刀十饼 易:②食其饼尽 既:
③德道本末具:④弱者侮见: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视汝非恶人也。
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填空:甲文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因是;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B.求其能千里也燕雀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C.初不甚虽乘奔御风不以也(《三峡》)
D.无事然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执策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其道不物喜,不以己悲
C.驽钝材只辱于奴隶人
D.真不知马也真无马邪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比行百里始奋迅。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 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1)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2)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3)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4)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2)壹:真是,实在。(3)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4)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林水源②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足外人道也②吾从北方闻子
B.①舅家见之②有妇人哭墓者而哀
C.①夫子式听之②人不知不愠
D.①有良田美池桑竹属②使子路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