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
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 |
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人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