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
A.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大帝国 | B.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
下图是1606年英国成立的两个贸易公司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殖民区域按纬度划分的简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与美洲的经济物产存在互补 |
B.英国以贸易公司形式推动殖民活动 |
C.美洲的发现引起了欧洲贸易大发展 |
D.新航路开辟之后各国角逐殖民霸权 |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 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
苏格拉底曾用一个比方来说明他的政治主张,“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该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在这里凸显其政治思想是( )
A.反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 | B.主张男女平等 |
C.批评雅典公民滥用民主 | D.提倡“精英治国” |
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