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近代史上,日本曾对中国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日本发动两次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

A.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B.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要求
C.为了满足本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D.日本本身是个好战的民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华北捷报》等载,1879-1900年间发昌机器厂所造船只至少有8艘,所造的“汉阳号”卖给旅朝华侨,航行于仁川与汉城之间。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

A.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B.技术力量领先朝鲜
C.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D.重工业是主导产业

某谈判大臣接到一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限制父母分配权利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