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 A.民族危机的困境 |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
|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D.文学革命的影响 |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国民大革命 |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
| A.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
| C.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 | D.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这说明:
| A.德国军国主义严重 | B.德国专制主义严重 |
| C.德国军事力量不足 | D.德国共和力量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