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阅读
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
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 |
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 |
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 |
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 |
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
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 |
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 |
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
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
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指晋人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的角度,简析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⑴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 ⑵有人说“榕叶满庭莺乱啼”中“乱”字用得好,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对句中“乱”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析其妙处。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