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特尔·拉夫在《德意志史》中记载:“1888年即位的新皇威廉二世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我把他打翻在地’。”1890年宰相俾斯麦被迫辞职。由此,我们可推断德意志的政
体是 ( )
| A.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 B.典型的三权分立共和制 |
| C.法律至上的君主立宪制 | D.成熟的议会共和制 |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 A.明清时期徽州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B.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
| C.明清时期徽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D.明清时期徽州已成为商业中心 |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②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③定期的集市已经出现
④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旧唐书》载:“(唐朝)长安(年号)中……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
| B.出产精美工艺品 |
| C.是繁华的都市 |
| D.市场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
| B.东汉杜诗发明灌溉工具水排 |
|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
| D.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 |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的农业生产工具或技术出现时间最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