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2年(清乾隆59年),清廷命福安康会同西藏八世达赖、七世班禅等共同筹议西藏善后章程,1793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章程》主要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所有噶伦以下的首脑及办事人员以至活佛,皆是隶属关系,无论大小都得服从驻藏大臣。廓尔喀、布鲁巴克、哲孟雄等毗邻国家写给达赖、班禅的书信,必须报明驻藏大臣译出查验,并代为酌定回书......达赖、班禅圆寂后,将寻认的转世灵童的姓名、生年月日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签牌上,特赐一金瓶,放进瓶内,选派真正有学问的活佛,祈祷7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认定,然后再呈请中央政府批准,方为有效。"
——摘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1959年5月,中共中央在给西藏工委《关于当前在平叛工作中几个政策问题的决定》的批示中指出:目前西藏地区的任务是,结合平息叛乱的斗争,采取边打边改的方法,完成全区的民主改革。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以三反(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双减(减租减息)为内容;第二步,以实行分配土地为内容。......明令宣布那些参加叛乱的上层反动分子、寺庙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土地,由原耕种的农民耕种,并在今年实行"谁种谁收",以后再行分配土地的政策。对于没有参加叛乱的贵族的土地和多余的农具、耕畜、房屋,一律仿照内地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办法,实行赎买政策,对牧区的政策,应当同农区有所不同。......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废除人身依附,解放农奴和奴隶,废除农奴主及其代理人的一切封建特权,废除寺庙的一切封建特权(包括委派官员,管理市政,私设法庭、监牢、刑罚,没收财产,流放人民,私藏武器,干涉民刑诉讼,干涉婚姻自由,干涉文化教育事业,破坏生产等)。......必须迅速地确定所有制,以安定牧区人民的生产情绪,没收参加叛乱的牧主的牲畜分配给牧民,实行“谁放牧归谁所有”的政策;对于没有参加叛乱的牧主的牲畜仍然归牧主所有,实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
——摘编自《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
回答:
(1)《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对西藏的治理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其对促进清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有何重要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进行的民主改革的特点, ( 6 分)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西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交通方面建设成就? ( 4 分)
材料三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藏商品能源供应严重不足,大部分农牧民的生活用能仍然依靠薪材、畜粪和枯杆等生物质能源,对全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压力。加快实现传统能源替代已经成为保护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我国西南生态屏障的迫切任务。
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且“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元·刘孟保等《南台备要》
材料三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出现的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政府建议设立一个共同的高级公署来管理法国和德国的煤和钢铁的生产。其它欧洲国家也可以参加这个机构的组织。
——法国外长舒曼
材料二……法国的安全完全依赖她(美国)的保护。这种说法出自统合的姿态,自动地把服从美国的权势视为当然。这就是所谓超乎国家的欧洲之理念,在这个构想下,法国就消失了。一个没有政治实体、没有经济动力、没有防卫能力的欧洲,因而在面对苏联集团时,注定成为那个自身有政策、经济和国防的强大的西方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附庸。
——法国总统戴高乐
材料三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后,法国将更强大、更有影响力,因为法国必须成为北约的“共同领导人”之一,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
——法国总统萨科齐
材料四萨科齐的野心不仅在于重返北约,还在于利用北约,增大欧盟独立防务的力量,让欧盟站在与美国抗衡的地位。他的野心也在于,让北约做出有利于法国的改变。在回归北约之前,他就已经想好要如何把北约变得不一样了。
——美国《时代》周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道,概括出法国提出煤钢联营计划的背景。这一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
(2)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在60年代退出北约的背景。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法国重返北约的目的。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法国的外交政策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电影中的历史”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他们在电影《十月围城》中发现:电影在最后的字幕里显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字幕表明,编导者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人却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假如巨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利,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并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巨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斌予其权力保护的目的,是希望自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请回答:
(1)概括两则材料所反映思想的主要不同点。这两种思想在当时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2)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变化?(3分)
材料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