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促成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除了马克思所说的条件之外,还有)法权体系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国家的商业本位的根本态度,欧洲古代,加以经过文艺复兴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合理经营(包括复式簿记)的知识,宗教革命,尤其是16世纪英国宗教纠纷中对天主教的深刻憎恶所激起的崇尚节俭积累的清教徒的上帝选民意识。
——顾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2)英国“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的“钥匙 ”是什么?“这一切纯属碰巧”吗?试作解释。
(3)为什么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相比,曾国藩的思想出现了具有新内容的变化,在伦理政治观念上由原来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保持天朝至尊,转变为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讲究“忠信笃敬”、“守定和约”。同时,他更重视引进西方技术的活动,认为是“救时之第一要务”“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王少普《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
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 梁启超1922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基本思想主张的显著特点。
⑵梁启超归纳的第二期有何史实依据?“新时期”又指什么?
⑶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相比,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的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⑷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的统计: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科技发明 |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
公元1-- 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57 |
43% |
材料二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材料三马克思说:“……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近代以社会生产力的三次变革所开辟的历史时代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体现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和最终破裂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于1927年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史实有哪些?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共是如何推动国共合作的?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
(4)抗战结束后至新中国成立,国民党两次向中共发出和谈之邀,企图以“假和平”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这两次和谈各是什么?此期间,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哪些战役?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演说和大多数人决议所能解决……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材料一中提到的“当代重大问题”指的是什么?俾斯麦是怎样用“铁和血”来解决的?
(2)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的“一国两制”方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4)当今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
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
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
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