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孙中山、华盛顿被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甘地和孙中山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结果,给你相同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遭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夸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1796年,64岁的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激流勇退,辞官回家,不当终生总统。
材料二:
(图1)1804年罗马教皇为拿破仑加冕;(图略)
(图2)时间之神为拿破仑及其法典加冕。(图略)
(1)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于当“国王”或“皇帝”采取了怎样的做法?
(2)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3)材料二(图2)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概述法典的历史地位?
(4)综上所述,华盛顿与拿破仑对本国历史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称:“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创的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
材料三、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材料四、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以山川形便为原则,却以犬牙交错为原则。正如清人储大文所说的,元朝行省“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障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魏源:《圣武记》卷12)。”
材料五、“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注: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卷2“郡县论九篇”,中华书局,1959年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何种变化?(3分)
(2)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离不开经济控制、分权监督和军事管制。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和宋朝对地方是如何实行经济控制、分权监督的。(8分)
(3)材料四所说的元朝行政区域的划分有何特点?(3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3分)产生什么负面作用?(3分)
(4)材料五中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他认为可行的解决途径是什么?
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曾说“谁占有了黄金,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在其“航海日记”中表示,“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
材料二:“新年的梦想”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
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情况表(部分)
时期 |
演变 |
1870~1914年 |
19世纪下半叶,古典金本位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以英镑为中心, 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
1915~1945年 |
1914年,“一战”爆发,各国终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
1945~1973年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汇率制度。 |
——据《国际货币体系百年变迁》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的梦想,这一梦想推动他开创了什么伟大事业?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中国人的时代梦想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欧洲世纪论”的看法,并阐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