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二)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度已失期 (2)上使外将兵(3)楚人怜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提出起义的具体策略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从选文中可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越人①阱鼠②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③,恣鼠啮④,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⑤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⑥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①越人:江浙一带古时越地,当地人被称为越人②阱:为猎捕野兽而设下的陷阱③盎:古代的一种腹大口小的器具④啮:咬,这里是吃的意思⑤饶:吃饱⑥逮:等到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徐喷以烟(2)鞭数十
(3)易粟以水(4)咸溺死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甲)文中癞蛤蟆为什么会变成“庞然大物”?
读完(乙)文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出了什么启示?
阅读。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甲文作者(朝代)著名诗人乙文中的“先生”是指他的号 。(1.5分)
甲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
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
③欣然规往④诣太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5分)
“乙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一文,完成小题。(14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郑板桥开仓济民( )②曾任范县令( )
③值岁荒( )④上有谴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或阻之
A.观之正浓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至之市 |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阅读《疑人窃履》,回答问题。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同“谬”,错误,荒谬。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②而以窃履进()
③见其履在楚人之足()④遂与之绝()文中划线句子划分2处停顿。
昔 楚 人 有 宿 于 其 友 之 家 者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使楚》)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