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 B.以文治国 | C.分科考试 | D.学而优则仕 |
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
B.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 |
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
D.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
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中央集权制 | B.郡国并行制 | C.郡县制 | D.分封制 |
一次考古发掘出古代石刻一方,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文中的“分土建邦”应是指()
A.周朝分封制 | B.秦朝郡县制 | C.汉初郡国并存制 | D.元朝行省制 |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