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传 [元]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权贵有嫌其出位 乃放纵诗酒
A. | B.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与刘宾客齐名 |
C. | D.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览(其)诗卷 | B.流闻(于)禁中 |
C.(老妪)问解则录 |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吴起治西河①之外王错②谮③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④,止车而休,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之曰:“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雪⑤泣而应之曰:“子弗识⑥也。君诚知我,而使我毕⑦能,秦必可亡,而西河可以王⑧.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也不久矣,魏国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荆,而西河毕入秦。魏日以削,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西河:魏郡名。②王错:人名。③谮(zen):诬陷。④岸门:地名。⑤雪:擦拭。⑥识:知。⑦毕:尽,用完。⑧西河可以王:指魏可以凭借西河成就王业。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吴起之所以先见而泣也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吴起至于岸门 |
C.愿陛下亲之信之 |
今君听谗人之议 |
D.可计日而待也 |
魏日以削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
(4)甲文中先帝“叹息痛恨于桓、灵”,乙文中吴起“望西河,泣数行而下”,请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甲】 。(用原文回答)
【乙】 。(请概括回答)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吕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①。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②恤③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④,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⑤,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节选自《春秋左传》,原文有改动)
【注】①柏举:地名。②二三子:你们。③恤:忧虑。④旷:抛弃。⑤夫差;吴王阖闾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行拂乱其所为 |
拂: |
|
②衡于虑 |
衡: |
|
③今闻其嗣又甚焉 |
嗣: |
|
④所以败我也 |
所以: |
|
(2)请将选文中面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阖闾善用其民,败我于柏举。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D.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例子。
②乙文中夫差“自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威王善之。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①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②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微辞③,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④,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等曰:“方内而圆釭⑤,何如?”邹忌曰:“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邹忌之礼倨,淳于髡等之礼卑。
(节选自《新序》,有删改)
【注】①象政:象征政事。②稷下先生:稷下学官里的学者,淳于髡(kūn)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以辩才闻名。③微辞:委婉而隐含讽喻的言辞。④倨:傲慢。⑤方内而圆釭:方榫头插不进圆轴孔。内,通“枘(ruì)”,榫头。釭(gāng),车轴孔。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威王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
B.乃相与俱往见邹忌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
C.淳于髡之徒礼据 |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D.淳于髡等辞屈而去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B.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C.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D.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威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淳于髡等对邹忌前后态度的变化,从侧面突出了邹忌 的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欲穷其林
③鸡犬相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梳理选文中武陵人的行踪,完成下面的图表。(每空不超过4个字)
缘溪行→ →至山前→ →游桃花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②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③师之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④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中牟:战国时赵国邑名。②鄙人:乡野之人。③周威公:战国时西周国君。④百舍:古代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苦耕稼之劳
②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2)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断两处)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4)读这段文字,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