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
C.元朝的行省制度 | D.明朝的内阁制度 |
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
B.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
C.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
D.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
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日本加入协约国 |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
C.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
D.英国保持局外中立,以维护远东的秩序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这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国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