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在实验室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了实验操作。
(1)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 g;橡皮泥的体积V= cm3;
橡皮泥的密度ρ= 。
(3)你能否利用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和物品,结合上述器材(或仅用上述器材),再设计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在下面。
小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把点燃的蜡烛A、薄玻璃板安装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将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图中未画出)放在玻璃板右侧,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应位于图中 cm刻度线处。
(3)保持器材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将薄玻璃板换成凸透镜,蜡烛B换成光屏,光屏上恰好承接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然后将蜡烛A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小顺就应向 (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承接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顺将自己的眼镜摘下,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只向右适当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说明小顺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冰熔化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
(2)由图乙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吸热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为 (填“固液共存”或“液”)态;AB段与CD段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是
(3)待冰完全熔化后,对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填“会”或“不会”)沸腾。
小明做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6V不变,测量的数据如表1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表示数(V) |
1 |
2 |
3 |
4 |
5 |
6 |
电流表示数(A)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1)为了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 (填“A”或“B”)端。
(2)有三个滑动变阻器,它们的规格如下:R1(10Ω 1A)、R2(50Ω 1A)和R3(100Ω 0.5A),实验应选用 (填“R1“、“R2”或“R3”)。
(3)实验中需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
(4)由表1知,所测电阻的阻值为 Ω。
(5)小明想利用该装置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功率,他用小灯泡替换了定值电阻,正确连接电路:
①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很小,小灯泡不亮,其原因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 很大,小灯泡的 很小。
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③小明进行了多次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如表2所示,发现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亮度 (填“有明显变化”或“无明显变化”)。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表示数(V) |
1 |
2.2 |
3 |
电流表示数(A) |
0.2 |
0.27 |
0.32 |
④通过实验小明还发现灯丝电阻是变化的、其原因可能是灯丝的电阻受 影响。
小明想知道小石块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
(2)天平调平衡后,把石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天平再次平衡后,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这个石块的质量是 g。
(3)小明用量筒测石块体积,石块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 cm3,石块的密度是 kg/m3。
(4)为培养小明的创新能力,老师要求小明使用溢水杯(如图丙所示)、小烧杯、量筒、大烧杯、细线和水测小金属块密度,请将小明设计的方案及其实验结果补充完整。(表达式中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其他各量用所测物理量字母表示)
①将溢水杯装满水
②把小烧杯放在溢水杯中漂浮,测出溢出水的体积为V1
③再把小金属块轻轻放入小烧杯中,小烧杯仍漂浮,测出溢出水的体积为V2
④小金属块质量的表达式m金=
⑤取出小烧杯和小金属块,将溢水杯 水
⑥用细线拴住小金属块,将小金属块浸没在溢水杯中,测出溢出水的体积为V3
⑦小金属块体积表达式V金=
⑧小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ρ金=
“探究小球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通过木块被小球推动 的大小,可比较出小球对木块 的多少,从而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2)要研究小球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相同 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使小球运动到水平面时 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