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资料(一):2006年11月以来,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相继发生了诺瓦克病毒集体感染事件,近日广州也出现诺瓦克病毒感染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士说,今年广州诺瓦病毒性胃肠炎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不必恐慌。
资料(二):据研究表明,SARS病毒(如下图所示)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RNA自身即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临床选用抗SARS病毒药物主要是抗RNA病毒或广谱抗病毒药。目前预防和治疗SARS可以有多条途径,如:注射球蛋白像每年秋末冬初预防流感一样来预防;重组干扰素(淋巴因子中的一种)用于临床预防、治疗SARS等。最新研究结果是以SARS康复病人血液为基础而构建的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基因库已在上海建成,单克隆抗体可用于SARS的预防与治疗,免除直接用SARS康复病人的血清治疗SARS所可有带来的隐患。

44、在免疫学上,诺瓦克病毒、干扰素分别属于            、            。
45、诺瓦克或SARS病毒首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以对抗病毒对人体的破坏作用,参与上述人体反应的细胞有                                        
46、当SARS再次流行时,康复的SARS患者可能不再患病或者被传染上,症状也比较轻,康复得比较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47、SARS的外壳是在                   上合成的,试写出这一过程包含的信息流图解:                  。
48、一些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这些药物的运用,使心脏移植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80%左右,肾移植的5年成活率可达90%以上,肝移植的5年成活率在60%左右。分析上述材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图回答: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⑤是,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_______,形成大量的,产生更强的__________。
(3)⑥是,可由增值、分化而来。

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结构名称, A 、B 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1) 激素 A 的名称是
(2)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
(3)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过程,③ ④ 过程属于
(4)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产热量和耗氧量,激素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运输。

如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有关的结构,A、B、C、D为激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并分泌________________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运输到甲状腺,最终导致激素[]________________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丙中__________________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增多;丙中的另一些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减少,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
(3)下丘脑还能调节人体的水盐平衡。如果饮水过多,则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的量减少。该激素的靶细胞是集合管和收集管细胞,靶细胞靠_____________识别并与该激素结合。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

下图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①⑦在反射弧中可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2)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作为效应器的内分泌腺是。垂体受到来自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合成并分泌,这种激素刺激内分泌腺合成并分泌,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抵御寒冷。
(3)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为,它们分别分泌

给你下列材料用具,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材料用具:土壤,纱布,烧杯,试管,酒精灯,淀粉糊,斐林试剂,蒸馏水,清水。
(一)补充实验步骤:
(1)制备含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
(2)取两只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放置7天。
(4)取A、B烧杯等量溶液,分别加入C、D试管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记录)现象
(二)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