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仪器进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己知小灯泡额定电压是2.5V,(1)将图14的电路连接成完整的测量电路。
(2)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因此闭合开关前,其滑片应移到最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5所示,这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A。
(3)下面表一表二分别是小明和小东各自进行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同一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收集的数据:
表一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功率P/W |
1 |
1.5 |
0.16 |
0.240 |
2 |
2.5 |
0.25 |
0.625 |
3 |
2.8 |
0.27 |
0.756 |
表二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功率P/W |
平均功率P/W |
1 |
1.2 |
0.13 |
0.156 |
0.494 |
2 |
2.5 |
0.25 |
0.625 |
|
3 |
2.7 |
0.26 |
0.702 |
他们完成实验进行相互交流时,小明认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625W而小东认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494W,你认为________的说法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想用原电路测量一段电阻丝Rx的阻值(约10Ω)。他用电阻
丝替换了小灯泡,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已损坏,将其拆除,小明认为不改变其它电路元
件连接方式,也能完成实验。请你帮助小明完成实验。已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电
源电压恒定不变。 (写出实验操作和电阻Rx最后表达式)
实捡操作步骤
表达式:Rx=
如图所示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所用实验器材是:电源(6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电阻箱(0~999.9Ω)、滑动变阻器(40Ω 2A)、开关、导线若干.
表一: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1 |
1.0 |
0.20 |
2 |
1.5 |
0.30 |
3 |
2.0 |
0.40 |
实验序号 |
电阻R/Ω |
电流I/A |
1 |
5 |
0.40 |
2 |
10 |
0.20 |
3 |
20 |
0.10 |
⑴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见表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_____Ω;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关系.
⑵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调节______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并调节______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相同,读出电流值,所测得几组数据见表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关系.
家用电冰箱主要用于冷藏或冷冻食品.
⑴冷藏室中照明灯和电冰箱压缩机是______(串/并)联的.
⑵利用电冰箱制成的冻豆腐有许多孔洞,这是因为冷冻时,豆腐中的水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⑶某天,小刚同学惊奇地发现,放在冷藏室内下部的酸奶盒表面上有冰,而放在上部的同种酸奶盒表面无冰,为什么呢?他猜想:冷藏室内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
①为了验证猜想,小刚需要的器材有______,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
②夏天,家里立式空调制冷时,为使整个房间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你应该调节出风口叶片,______(向上/向下)吹出冷风.
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⑴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______。
⑵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关系。
⑶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_____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
⑷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⑸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外.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4)以上探究过程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想想看: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你在探究什么问题时也运用了此方法?请你说出该实验的名称.实验名称 .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该结论 ( 正确、不正确),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