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同学想利用图15所给实验器材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
(1)电路连接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在错误处打“×”,并在原图中画出正确的电路连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4V;继续移动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6所示为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如图1所示是“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A和B,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同时加热。用停表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表1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
液体 |
质量/g |
初温/ |
加热时间/s |
末温/ |
A |
60 |
20 |
45 |
|
B |
60 |
20 |
120 |
45 |
(1)组装器材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不要碰到烧杯和 。
(2)加热液体A所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为 S。
(3)上述实验中,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 (填“大”或“小”)。
(4)小红想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 (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相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实验中各器材的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若要研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则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填字母)
a.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b.光屏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至15cm刻线处,移动凸透镜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c.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至15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2)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吗?为了在实验中准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采用了以下的做法:
①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把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放置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用笔在纸上画出蜡烛的“像”。请你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A′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②将画有烛焰“像”的纸 (填“正”或“倒”)贴在光屏上,这样便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准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在测量标有3.8V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8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电压表、电流表、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某同学连接完电路没有认真检查就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改正后,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4)在实验时某一小组同学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他们又从仪器室选取一个5Ω电阻和两个开关,利用图丁的电路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在丁图的虚线框内分别填入电压表、电阻、开关S2这三个元件的符号,使电路完整,并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步骤一: 。
步骤二: 。
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
(1)为使磁场加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 棒。
(2)把小磁针放到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螺线管通电后记录小磁针 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根据图甲、乙、丙记录的小磁针指向,可以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铁的磁场相似。
(4)如果把通电螺线管看做一个磁体,通电螺线管极性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表述,即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极。
(5)如果丙和丁两个螺线管同时通电,则这两个螺线管之间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四个步骤
(1)丙步骤发现,从物体C接触水面开始直至浸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来越小。据此某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是: 。
(2)通过分析甲和 、 步骤,可以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3)通过分析甲、丙、丁步骤还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4)物体C的体积是 m3(g取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