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Ⅱ(16分)
塞外的春天①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阅读第①段,说说作者认为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不同。(4分)
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语句。(4分)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具有“夺目的美”,举例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这样的美的。
说说文章第⑦段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一句给你哪些启示。(5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电子纸开启阅读新时代
①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直到今天,纸一直是最主要的阅读载体。纸质媒体有很多优点:一是反射低,视觉感舒适;二是亮度高;三是反差大,分辨率高,看每一个字都特别清楚;四是视角广。另外,图文印刷后有永久性,印刷上去之后不再耗电和油墨。最后一点是纸质媒体轻便,可卷曲。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达,使纸质媒体暴露出信息量有限,不能动态查询的缺点。但人们仍然习惯于纸质阅读,主要是人类遗留下来的习惯。
②目前,已有许多人通过液晶显示屏等阅读器进行阅读,但是,从阅读是否舒适的角度看,液晶显示屏和纸张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液晶显示屏必须得有背景灯,长时间阅读会导致眼睛疲劳;而电子书阅读器通常采用反射式液晶屏,反差程度较低,亮度也不是很好。
③电子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选择,电子纸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原理发明而成。在电场的作用下,黑白两种不同的颗粒不停运动,当白色的颗粒上升到上表面时,所有的环境光照射到上表面被完全反射,这样就形成了白色的状态,也就是纸的状态;当交换电极后,两种颜色的颗粒会交换位置,这样白色的颗粒就可以到下面去了,黑色的颗粒就到上面,光被黑色的颗粒全部吸收,结果就导致黑色,也就形成了黑白显示。另外,在上表面也可以有混合的状态,两种不同的颗粒成比例的混合,这样可以形成黑白及有灰度层次的不同颜色。
④目前的电子纸已经能够做出与传统纸张相近的薄厚及外观,有着与印刷品一样的质感,并且初具传统纸张的一些特性:亮度和分辨率较高,可在自然光下阅读,室内外均有较好的易读性;视角广,可从各个角度阅读;重量小,便于携带,适合移动阅读等。
⑤电子纸还有传统纸张不具备的优点:其呈现的内容不固定,它能随意存取、多次使用大量阅读材料,且便于检索。在电子纸上多次写入内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手直接写入,另一种是用复制的方法(包括网络下载)来刷新内容。只要你随身携带电子纸,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下载各种信息。此外,电子纸可调节字体大小,保护视力,图文刷新后不耗电,节能。这种新技术也会带来很多有益的社会影响。例如,大大降低传统纸张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大大减少发行和运输的费用等。
⑥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一是电子纸不能显示彩色内容;二是不能弯曲、折叠;三是其内容资源比较贫乏,需要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行业都在电子纸平台上出售内容产品,并实现版权保护,共同来丰富电子纸的内容资源。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③段划线的“上述问题”指的是哪些问题?请分别概括回答。
选文第④段中划线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
选文第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阅读叶馨的《河横菜花》一文,完成小题。
河横菜花
①星期天,阳光明媚的大晴天,应泰州诗人协会之邀,我们一行二十余人驱车前往久负盛名的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江苏省AA级景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采风,观摩康居示范区,观看万亩油菜花。
②油菜花本是农村寻常物,三株两株不稀奇,三亩两亩也寻常,但,万亩油菜花,那便是相当的壮观了!河横的油菜花,绵亘数十里,油菜花恣意怒放,形成了金色的海洋。风拽花舞,芬芳盈溢,那满目的金黄,遍地似黄金,有着非凡的视觉冲击力!
③我们在诗协王加珍主席的带领下,三个一伙,两个一组,结伴而行。刚迈进金色的海洋,便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是如今的色拉油中不具备的清香。仔细看看身边的这株油菜花,茎秆长得高高的,能与我比肩,在那茂盛的分散着的茎秆上面,一簇簇油菜花:有的含苞待放,风韵羞答;有的花瓣轻舒,花蕊细腻;有的芳华怒放,比金璀璨,散发着清油的香味,浸心润肺,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④诗人的心,永远年轻!那千姿百态的油菜花,唤醒了儿时的记忆。我们忘记了年龄,仿佛回到了童年,嬉戏着争先绽放笑脸,不时与友人与油菜花合着影。淡淡的黄粉从花蕊中飞出,留在了掌心;淡淡的黄粉从花蕊中飞出,沾上了衣衫。尽管游人不是很多,却激起了诗韵无数。是谁在金色的海洋里留下了童真的欢笑,是谁在金色的海洋里留下了成双的脚印,是谁在金色的海洋里以饱满的情思吟哦起了古诗。
⑤油菜花在肆意地向游人绚灿着自己的美艳。劲舞的灵魂,金色的倩影,在河横的春色里更添几分绮丽的情。在诗人的眼中,它是窈窕女子,是比黄花瘦的仙子;在诗人的心里,它也是与心上人说几句悄悄话的首选宝地……油菜花,不名贵、不娇艳,但有着与众不同的精彩!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私的奉献:菜子可打油,菜梗可当柴,是帮助农家改善生活的好物种,也引得古今文人的不断赞誉,久久传颂,“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不正是油菜花最好的写照么?
⑥我凝视着这成片成片美丽着的油菜花,心中无比的崇敬、感慨。金海泛诗韵,迷醉了赏花人。虽是站在金色的海洋里,但我仿佛已从油菜花中嗅到了丰收的味道……
(选自4月22日《泰州晚报》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了河横菜花的哪些特点。(5分)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5 分)
(1) 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 请说出你对第⑥段中划线词语“丰收的味道”的理解。(2 分)文章的标题“河横菜花”简洁明了,请试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以“河横菜花”为题的作用。(4分)
本文主要写了在河横村观看万亩油菜花情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两篇关于农村的古诗文链接,说说作家和古诗人笔下的农村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少于2点,不同点少于1点,共6 分)
【链接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链接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阅读《打开美好的内心》一文,完成小题。
打开美好的内心
①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个同事平时刻薄计较而又玩世不恭,她一直与他拉开距离。可当她某天听到他真诚坦荡回忆自己大学时的足球往事的时候,她改变了看法,原来他骨子里也是个善感的、曾经满怀青春激情的人,于是距离一下子近了,两个人成了很好的工作搭档。平时我们看到的多是在社会表面的那个人,也常容易从表面来看待内心,却常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颗善于打开的心,是睿智的、博大的、宽厚的、温柔的,也是让人心生向往的。
②可是,我们常常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是觉得它不够美好,而是担心受到伤害。这使我们在躲避伤害的同时,也将一些阳光关在了外面。很多时候,为了掩盖脆弱,做出一副强硬的姿态;为了掩盖在意,做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越是让自己魂不守舍的事情,越是要显得毫不在意。这个世界伤害确实太多,合理伪装一下是生存需要,毕竟,我们质地柔软的内心经不起太多血肉模糊的磨炼。或许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决定把它深深隐藏着。它很容易结茧,结了茧子的心就不再柔软、不再敏感并漠视周围的一切。后来,我们的心就在我们刻意建造的小囚笼里开始自轻自贱地发霉了,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我们忽略它,它就半死不活给你看。谁都无法想到一颗打开的内心是多么的性感妩媚,只要它够美好。
③看过作家刘玉栋的一篇文章,我觉得他写的就是打开的内心:1945年的一天,36岁的英国外交官、著名哲学家以赛亚•柏林,拜访56岁的俄罗斯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面对这位比自己年轻得多的陌生人,身体已经发胖的阿赫玛托娃坦率而诚恳,从日常生活谈到最抽象纯精神性的问题,不时地为他朗诵自己正在创作的诗歌,似乎忘记他们年龄上的差距。回到宾馆的柏林嘟哝着说:“我恋爱了,我恋爱了。”可实际上,他们连手都没有拉一下,那种精神上的沟通已经把柏林带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当一个人能够打开内心,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为他敞开的。
④如果一个人能够适时地打开内心,那么他就找到了开启这个世界的钥匙。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打开了通往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内心的通道。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具备了无所不能的强大和柔软、细腻和粗犷,已经不需要修一座“钢铁长城”为自己的内心做个“防火墙”。
(《读者》2012原创版,作者祝红蕾,原文有删改。)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解释第②段中划线词的语境义。(4分)
这个世界伤害确实太多,合理伪装一下是生存需要,毕竟,我们质地柔软的内心经不起太多血肉模糊的磨炼。或许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决定把它深深隐藏着。它很容易结茧,结了茧子的心就不再柔软、不再敏感并漠视周围的一切。
(1)磨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第④节划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4分)
如果一个人能够适时地打开内心,那么他就找到了开启这个世界的钥匙。
阅读《南海》一文,完成小题。
南海
①南海,外国人又称“南中国海”。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我国沿海渔民就开始在南海捕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②南海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岛为北界,南抵印尼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它比渤海、黄海、东海面积总和还大得多。
③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它的北岸是我国南部一段漫长的海岸线,排列着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北海等一系列重要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海道。南海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红树林生长岸区和珊瑚礁区,它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南海出产的龙虾、海马、玳瑁闻名于世。沿海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出产的珍珠称为“南珠”,称誉全球。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一带,专家预测,它将会成为波斯湾那样的大油气田。
④在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东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南海?(3分)
说说文章开头的作用。(3分)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海,但最近南海争端已渐趋国际化,愈演愈烈。中学生晓畅却认为南海距离我们太遥远了,南海问题是国家领导和军事学家考虑的问题,与我们无关。假如你是晓畅的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