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   )

A.完成大统一 B.实行郡县制
C.焚书坑儒 D.修筑长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方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发行的一枚邮票,它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

A.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立场态度 B.表明美国认为美中制度具有共同性
C.佐证当时美国承认的中国政治版图 D.佐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对苏联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肆鼓吹,以为苏联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以上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言论共同体现了

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景表示担忧 B.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高度赞扬
C.世界大战背景下对民主制度的绝望 D.经济危机背景下对自由放任的质疑

思想文化内容能反映社会发展状况,并且两者的变化常常相协调。这一观点与近代中国史学转型最一致的是

A.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型 B.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型
C.民族危机向民族解放的转型 D.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材料强调了史学家应

A.尊重客观,实事求是 B.追求成为“良史者”
C.注重天人之间的关系 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马克·布洛赫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意在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