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一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表现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 B.合理调整工商业 |
|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 D.三大改造的完成 |
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
|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 C.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
| D.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主要说明了
|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 B.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
| C.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 D.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
下图中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
| A.列宁引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
|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
|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
|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
|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学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 A.红军战士的长征日记 | 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
| 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 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