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会转型
材料一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存在怎样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 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摘自某位航海家的《航海日志》
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的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在美洲和东印度发现50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和亚洲许多国家人民的强烈不满。特别是美洲印第安人后裔更是强烈,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航海家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中提到的航海家前往印度的目的是真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
(3)材料二中的“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各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促进海洋经济的永续发展。历史上中外政府有关海洋的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二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有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政策。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3)分析两种政策对两国历史产生的不同影响。

中国素有“自行车大国”之称,自行车作为人的主要代步工具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广泛流行。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人认为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弊大于利,也有人认为它利大于弊。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明清时期,我国推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这一发现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造成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